丕豹因为父亲被杀的仇恨,他挽着袖子说:“晋侯无道,上天都降临灾难惩罚他,请君上趁机讨伐晋国,一战灭掉晋国,这个时机不要丢了。”
大臣繇余说:“我听说仁慈的人不因为别人危难的时候攫取利益,聪明的人不是靠运气取得的成功。还是帮助晋国度过饥荒的难关更好一些。”
秦穆公说:“辜负我的是晋侯,与晋国的老百姓是没有关系的,受灾的是老百姓,我不忍心因为他们君主的原因而让老百姓受到伤害。”他就决定对晋国进行赈灾,先后向晋国运送了大量的物资和粮食,运输的车船从黄河岸边、秦晋交界的地方首尾相连,解决了晋国的饥荒。因为车船规模浩大,取得了赈灾的效果,这场赈灾被称为“泛舟之役”。晋国人对秦穆公充满了感激。
到了第二年的冬天,你说好巧不巧,这年晋国丰收了,秦国却受了灾荒。秦穆公就想向晋国寻求帮助。丕豹说:“晋侯有贪心,做事情反复无常,向他要求赈灾,我看肯定没有结果。”
秦穆公没有听丕豹的意见,他也象去年晋惠公一样,派大臣冷至拿了礼物去晋国寻求帮助。
晋惠公本来想拨河西那边的一些粮草给秦国。郤芮这个时候说话了,他说:“君上给秦国粮食,以后还想把土地也给秦国吗?”
晋惠公说:“寡人只是给他们粮食救灾而已,给什么城池啊。”郤芮说:“君上为什么要给秦国粮食呢?”晋惠公说:“秦国对我们有泛舟之役的帮助啊。”
郤芮说:“如果因为泛舟之役这件事来报恩,那么以前秦国支持君上回晋国当上国君的功劳哪个更大。君上不报大恩,仅报答小恩,这是怎么想的呢?”
庆郑在朝堂听了君臣这么一回对话,这不是明摆着背信弃义吗?他急了,说:“去年我去秦国求帮助,别人二话不说就给了我们那么多粮食,帮助我们度过了灾年。今天他们需要帮助,我们却当没有看见一样,做人怎么可以这样啊。”
吕饴甥在一边说:“秦国给晋国粮食,并不是真心对晋国好,他们的心思是想要晋国的河西五地。不给秦国粮食,秦国肯定不高兴我们。给粮食但是不给城池,秦国还是不安逸我们。给和不给,效果都一样,何必帮助他们呢。”
庆郑说:“对于别人的灾难,不怜悯还幸灾乐祸,这是不仁。背弃别人的帮助,不管不问,这是不义。一个不仁不义的国家,怎么可以在天下立足啊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