汤底醇香,混着一层红油,浸上劲道的面条,再缀上几块牛肉。
她用筷子挑了一口送入口中,和记忆中一样,一口入魂。
很多美味未必是食材有多矜贵,更在于烹制地方式。
这样一碗面放在面前,会让人一下子忘掉很多山珍海味。
记忆中,上一世魏府因宁舫天的慧眼识珠,识出着于三的手艺必能受到百姓的欢迎,所以当时留下了于三,与他一起合作。
之后不久,将这川儿面开到了京城的大街小巷,深受京中食客的追捧。
一碗百吃不厌的川儿面,成了民众们津津乐道的一款吃食。
重要的是,它不像是要进一趟饭馆,需要大张旗鼓的要一场酒菜,很多食客都吃不起,吃得起也不会经常去吃。
面条不同,进店要一碗面足矣,价格也是寻常民众都承受得起。
偶尔改善一下吃食,其实非常的方便。一碗面也许赚不了多少,十碗、一百碗、一千碗,积少成多,只要它受欢迎,就会源源不断地赚银子。
而前世魏家也因为这川儿面,赚到了大笔的银两,深受别的饭馆嫉妒。
只可惜,如今的魏府,已无识珠之人。
于三这个手艺,他们也是利用不上了。
而此时宁舫天显然已经尝过面的味道,他很有兴致地道:“姑娘觉得,这面如何?”
夏桉道:“我觉得甚好。宁先生以为呢?”
宁舫天道:“在下也觉得这个面味道很是独特。京中虽说不缺面馆,但是却缺少这种有独特风味的面馆。我见了,这面最地道的地方是汤底。这面的汤底,于师傅制作起来颇为花费心思,因此这个味道是难以如法炮制的。我觉得,他这煮面的手艺难得一见,这个合作可行。”
夏桉暗想:你自然是会认可他的手艺。因为上一辈子,京中也就只有你,愿意让他煮一碗面来试尝一下,也只有你能发现这个商机。
于三后来时常与人炫耀,说宁舫天就是他的伯乐,没有他,也就没有这满京城的川儿面。
夏桉还知道,于三其实是被逼进京的。
他的这个手艺,在家乡被很多人乡绅无赖觊觎,他在老家的面馆根本开不下去。无奈,他只能背井离乡,进京寻求机会。
她今日故意让宁舫天接待的于三,他们一个千里马,一个伯乐,自当有自己的缘分。
她又捧起碗,喝了一口面汤,然后津津有味地擦擦嘴角,对宁舫天道:“宁先生说可行,那便就与他合作吧,我相信宁先生。”
宁舫天颔首:“谢姑娘信任。我这就下去和他谈合作细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