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六篇:焚身守志

介子推以前也是在晋文公落难的时候跟随的人。他呢是个性情中人,看不惯狐偃的一些作为,觉得这些人都很虚假,就不想和他们一起同朝为官,所以就到乡下去住了,靠编织鞋履谋生。

他有个邻居叫做解张的,知道他的情况,看到晋文公大赏群臣,而且还贴了告示,有漏掉赏赐的都可以提出来,他呢就替介子推打抱不平,就去给介子推说这件事情。

介子推听了解张的意思,也没有表态,就笑了笑。介子推的老母亲这个时候在厨房听到了谢张的说话,就对介子推说:“你呢给主公效劳的时间不短,也有十九年了,而且还割了自己的肉来给主公解饿,这样的功劳可是不小啊。为什么现在不给主公提一下呢?咱们不要求什么,就是给一点米粮,资助平时的饮食也是好的嘛。总比我们现在劳心费力的编织鞋子来卖好得多啊。”

介子推说:“母亲大人的话还是不妥。咱们以前的君上献公一共生了有九个公子,只有当前的主公最是贤良。惠公、怀公没有好的品德,得到了国家也很快丢失了,上天都要把晋国交付给主公。这是妥妥的上天的旨意。朝廷里面那些大夫些哪里知道这个道理啊,总以为是自己的功劳。协助君上不是当臣子分内的事吗?拿了俸禄还好意思要奖赏。我是把这种行为当做耻辱的。我就是编一辈子的草鞋,也不去奢求什么赏赐。”

老母亲说:“你就是不求赏赐,但是还是也应该入朝去见一下主公啊,未必你曾经割肉救主的功劳就这样埋没了?”

介子推说:“孩儿既然没有对主公有什么要求,又何必多此一举呢?”

老母亲叹了口气说:“你想当廉洁的士人,老母亲难道不能当廉士之母吗?我们母子两个就应该在深山里面隐居,就不要待在这个市井的地方了。”

介子推听了,很是高兴,他说:“孩儿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