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节一过,日子像按下了快捷键,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。
虽偶尔还会刮两阵冷风,但也不会像冬日那般带着刺骨的寒意。
山上的雪渐渐融化,雪水汇进溪流流到山下。
沈玉姝为了能早日吃上白米饭,缠着沈安信了解了一些关于种地的事,和前世的种植做了对比。
俗话说“庄稼一枝花,全靠肥当家”,这古代粮食产量低,各方面原因都有。
小主,
耕种方法讲究肥料也很重要,她觉得要想种高产量得早做准备,没有前世的各种黑科技支撑,只能依靠原始的农家肥。
她在空间做了大量功课,照着书上说的配制农家肥步骤。
先是央着沈安信去木匠家拉了几车木屑(给钱的),
连着家里的麦麸、猪粪一车一车拉到地头。
麦麸和木屑按比例混到猪粪里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堆成一米多高。
里面盖上空间的保温棉,外面再铺上一层稻草帘做遮掩。
她在沈安信看不见的地方,双手合十朝天拜了拜,求老天爷保佑一定要成。
正常天热发酵肥料需要一个来月,这会儿刚开春要是不使点儿手段估计等到两个月以后都不一定成。
沈安信虽然不懂女儿说的那些发酵呀菌呀什么的,却知道女儿这么折腾是为这个家好。
还有她说可以给粮食增产的话,更是让他心里热腾腾的。
不说多的只增粮一石(一百二十斤)就够一家人多吃几口饱饭了。
立时无条件给予支持由着她折腾,还拉上沈安仁和沈宁柏一起干,即便沈老太太看不过眼也没用。
这半月都是晴天,沈玉姝隔几天就去田里看看堆肥的情况,有了保温棉的加持,里面的温度逐渐升高。
她用体温计测过基本能达到四十五度上下。
发酵的肥料味道难闻,顾氏鼻子敏感老远就能闻到。
她遭沈安信几次白眼也就学乖了不少,每天忙完洗过澡才敢看顾氏。
顾氏怀孕口味也变得厉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