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章 谨慎论敌情不明

窦建德在其军中的威望又很高,可以说他这一方势力,能从高士达兵败身死之后,得以复振,靠的全是窦建德的胆识和谋略,王伏宝於是担心稍放,说道:“明公料敌明见,分析得甚是,或是末将多虑了。但明公,虽如此,我四万兵马驻於两地,末将以为,亦不可久驻不战。张青特新近才大败一场,军心已有动摇,我军今兵多於李善道,而若复唯驻不战,恐更伤士气。”

“士气此点,固不可不虑,但敌情尚且不明,决不可贸然渡永济渠进战。”窦建德沉吟说道。

王伏宝问道:“明公,那我军四万之众,就待在阜城、弓高不动?”

窦建德下到堂中,细看了多时沙盘,令道:“五郎所言,‘久驻不战,恐更伤士气’,这句话有理。遣兵一部,向漳南北岸,……李善道放言攻我渤海,咱也放个言给他,就说要攻漳南!”

漳南,如前所述,是窦建德和刘黑闼的家乡,系清河郡的辖县。此县现成位处在漳水南岸、永济渠北岸,在长河、安德两县的西南边。这个县若被窦建德得之,不仅清河郡或许会生乱,李善道现驻平原郡的兵马,撤还清河郡的后路,也将会因而受到不小的威胁。

两军对垒,当搞不清对方真实意图是甚么的时候,就等於是陷入了战场上的被动。

窦建德此策,毋庸多言,乃是试图化被动为主动之策。

……

“扬言要攻我漳南?”李善道瞅了瞅斥候呈上的情报,摸着短髭,笑将起来。

于志宁说道:“明公,显是我军放言要攻渤海此策,窦建德未有相信。故此他兵向漳南,扬言攻我漳南。他这是要与明公来个有来有回。”

“文相兄率部已还,将至清河。漳南县虽是窦建德的乡梓,然我先是赈粮,继而分田,治之以宽柔,民心不在於他,给窦建德攻,他不动用主力,也攻不下来!他此扬言,不必理会。”

于志宁说道:“可是放言攻渤海,以诱窦建德来胡苏与我军决战此策,未有得成啊。明公,我军现当何以应对?”

“知仁,你代我给窦建德写一封书信,告诉他,他若攻我漳南,只以一部兵力,他是攻不下来的,我邀请他不如率其主力,我也率我军主力,共至漳南,以为合战。”

杜正伦应诺。

薛世雄等都在帐中,薛世雄忍不住问道:“明公,此信何意?”

“信送去阜城之后,粉堆,你便散播风声,将刘文静攻我陕县的消息散播出去。”

薛世雄、于志宁、杜正伦等闻得此言,略微愕然,旋即都明白了李善道之意。

于志宁说道:“明公是欲以此,再诱窦建德来战?”

“比之佯攻渤海以诱,却诱未得成,薛公、司马以为,我再以此来诱,成算几何?”

薛世雄斟酌了会儿,谨慎地说道:“明公,窦建德自兵驻阜城、弓高,连日来按兵不动,甚为谨重,即便再将刘文静攻陕县的消息放出,老夫愚见,他也不见得会肯来战。”

“他如再不来战,薛公,诸君,我也没别的办法了,我军只有撤还贵乡了。”

薛世雄、于志宁闻得他语气无异,看向李善道,见他神色晏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