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来一次饮酒时,鲍叔牙劝齐桓公:“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”。于是留下了“毋忘在莒”这个着名的成语。比喻身处逆境,不要忘本。
公元前284年,乐毅统帅六国联军伐齐,将齐国打到几乎灭国,只剩下了莒与即墨两座孤城,莒邑成为坚强的抗燕堡垒之一,最后依靠田单的神奇操作,复国成功。
于是“毋忘在莒”又有了复国的意味。常凯申校长被撵到宝岛之后,念念不忘反攻大陆,在金门岛上题字曰:“毋忘在莒”,并出台了《“毋忘在莒”运动实施纲要》,在统治范围内大搞运动。
然而,金门不是莒邑,没有莒邑这么人杰地灵,“毋忘在莒”运动最终成为一场笑谈。
从望远镜中,俱酒看到莒邑四门大开,浑不设防。因为从莒邑管辖各地征集的战士,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出莒邑,报到、登记、编伍、装备、从军、出征。
莒邑留守官员为了快速向前线运兵,每当募兵达到一旅规制,立即由良人率领,马上开拨。
如此一来,莒邑城中始终保持一种人流穿梭的状态,三门进、一门出;零星进,集体出。莒邑城中,始终没有超过两千人的兵力存在。
俱酒见状心中暗喜,待天色渐晚,东进之兵走得差不多了,而从四里八乡汇入城中的乡民日渐稀少之时,将部队化整为零,以卒伍为单位,大大咧咧地涌向莒邑城中。
莒邑守军看到夜色下源源不断进入莒邑城中的人流,面露迷茫之色,话说这一次怎么动员出这么多人来?
而东门的守军也发现了端倪,入城的人越来越多,但却没有成建制的军队出城。
变故就在顷刻之间,待城上第一支火把点起的时候,莒邑城中突然齐齐爆发出一声呐喊,这些入城的乡民像变戏法般地抽出怪异的长刀,发了疯似的向着城门发起了冲击。
一时间,莒邑城中杀声四起,火光冲天。
在莒邑府衙的门口空地上,摆着成摞的盾牌、弓矢、戈矛等兵器,这是为了武装乡民而拿出的全部武库,转瞬间就被齐越联军劫掠一空,反而成了攻击莒邑的武器。
风飞矢与飞鸟夭混在军中,亲自带兵冲击城楼。
莒邑守军见到城中生变,立即高声下令:“关城门、关城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