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两地僻远,转运艰难,致使矿石价微,难以获利。久而久之,这些矿山成了人迹罕至的弃子,户部、工部皆避之不及。
管理不善,矿山自是难以维系,坍塌事故便屡见不鲜。”
沈清歌眉宇间透出疑惑:“既握有原料之利,何不自产琉璃?”
明德轻叹,声音中带着无奈:“先帝在时,朕便见他曾立部门以研琉璃之术,然岁月流转,技艺终难成,渐至弃之。”
沈清歌聆听之后,心中已有所思,她深谙国家之窘迫,亦感明德之忧心与急迫。
她决意为君分忧,为星汉王朝觅得一条复兴之路,令这片沉睡的土地再获新生。
沈清歌自幼随母亲离开沈家,历经流离失所的生活。
那段艰苦的岁月,虽然清贫,却也让她得以接触那些深闺中的大家闺秀所未曾经历的世界,培养了她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。
沈氏大伯经营的珠宝铺子,是她童年时常去之地,让她对琉璃这一珍稀之物有着深刻的了解。
自宣宗五年起,琉璃进入星汉王朝,便深受贵族喜爱,价格随之水涨船高,而主要的进口来源便是璟妃的母国——琅轩国。
沈清歌决心要为星汉王朝找到一条自主生产琉璃的道路。她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调查。
首先,她找到堂兄沈博彦,委托他对京师的琉璃来源进行彻底的调查。调查结果证实,星汉市场上的琉璃几乎全部来自琅轩国。
随后,沈清歌召见了璟妃,从她口中了解到琉璃的生产条件,并确信星汉王朝具备生产琉璃的潜力,当前的困境仅在于缺乏核心技术。
沈清歌得知,琅轩国的琉璃工艺是民间手艺人世代传承的宝贵技艺,连皇宫也无法干预。
这表明短期内掌握这门技艺并不现实。
而且,璟妃还透露,尽管近年来琉璃价格不断攀升,但由于其易碎且难以运输的特性,加之从琅轩至星汉需经过大燕的潍城、岐山等地,这些地区不接受批量运输,只能通过个人携带,且沿途的流转税不断增加,导致琉璃手工匠人并未因此获得更多利润。
经过数日的深入了解,沈清歌心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。
齐王失势后,户部尚书一职由太后举荐的李秉直接任,而陈阁老联合李秉直及赵彦昌上书,指责她代皇帝撰写奏折,触犯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。
沈清歌意识到太后在毒杀计划失败后,开始采取更隐晦的手段与她斗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