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棂,洒落在御书房内,为案前的奏折镀上一层淡淡的光辉。龙若身着明黄色的龙袍,端坐在龙椅上,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。
“诸位爱卿,朕今日召集大家来,是为了共商国事。”龙若的声音清脆悦耳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大梁如今百废待兴,朕希望各位能畅所欲言,为大梁的未来献计献策。”
新任官员们精神抖擞地站在下方,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青年才俊,怀揣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,渴望为大梁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“启禀陛下,”一位身着青色官袍的年轻官员上前一步,拱手说道,“臣王维,此次科举殿试榜首,蒙陛下赏识,授予臣户部侍郎一职。臣以为,大梁要实现长治久安,首先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。”
这位王维正是殿试时以一篇策论《农政要论》惊艳四座的王才子,龙若对他印象深刻,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。
“近年来,大梁连年遭受旱灾,粮食产量锐减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。臣建议,朝廷应该大力推广新作物品种和先进耕种技术,兴修水利,提高粮食产量。”王维侃侃而谈,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。
“王爱卿所言极是。”龙若赞许地点了点头,“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当务之急,朕命你尽快拟定一份详细的计划,务必落到实处。”
“臣遵旨!”王维激动地跪地领旨。
龙若的目光扫过下方,落在了另一位身着红色官袍的官员身上,他身材挺拔,面容俊朗,正是探花郎赵隐士。
“赵爱卿,你对振兴大梁有何高见?”
赵隐士不卑不亢地站了出来,微微一笑,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……”
“陛下,臣以为,除了发展农业,还需重视商业发展。商业繁荣可带动各地经济发展,充盈国库。”赵隐士不卑不亢地站了出来,微微一笑,他的声音温润如玉,却透着坚定的信念。“臣建议,减少商税,鼓励民间贸易,并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商贸关系。”
“赵爱卿分析的有理,”龙若赞许地点点头,目光扫过堂下众人,“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建议?”
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走出队列,他正是新任礼部尚书,德高望重的钱大儒。“老臣以为,国家要长治久安,人才培养不可或缺。”钱大儒躬身说道,“应大力发展教育,广设学堂,不分贵贱,皆可入学。同时,改革科举制度,注重选拔真正有才之士,为国效力。”
钱大儒的建议引发了堂下一阵骚动,官员们低声议论着,这可是要动摇几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制度啊!龙若却听得认真,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。
“各位爱卿提出的建议都很有见地。”龙若环视一周,语气坚定,“朕深知,大梁要走向繁荣昌盛,需要各位爱卿齐心协力。朕会全力支持各位的计划,为你们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和权力。”
她顿了顿,目光炯炯地望着眼前的青年才俊们,“朕相信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大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!”
官员们深受鼓舞,纷纷跪地高呼:“陛下圣明!”
龙若的嘴角微微上扬,心中却深知,这仅仅是一个开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