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等杨少峰回答,朱皇帝就呵的冷笑一声道:“咱猜,你想说的是在县和社之间再增加一个官府衙门,通过这些官府衙门来加强对于村社的控制,对不对?”
“咱有时候就想不明白了,你个混账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?”
“为了给咱添堵添麻烦,你是真不把户部和吏部当人啊?”
杨少峰微微一怔,问道:“小婿怎么就不把户部和吏部当人了?”
朱皇帝反问道:“那咱再问你,在县和社之间再增加一个衙门,需要增加多少底层的官吏?”
“这些官吏的官身还说好,可是他们的俸禄由谁来出?”
“是,多增加出来的官吏们品阶低,薪俸也低。”
小主,
“可是聚沙成塔,大明一千多个州县,哪怕一个州县只增加五个衙门,每个衙门只增加三个官吏,这就得多出来一万五千多个官吏。”
“每人每月薪俸假设为两贯钱,一个月就得多支出三万贯,一年就得三十万……”
说到三十万这个数字的时候,朱皇帝忽然顿住了。
“三十万贯?”
一年多出来三十万贯的支出,就能在县和社之间再增加一个小衙门?
跟这个小衙门所能带来的控制力相比,一年三十万贯的支出算个球?
别说登州府榷场每个月都能给国库上缴大量的课税,就算是国库本身也完全能支撑起这笔花销!
只是转念一想,朱皇帝又感觉有些不对劲。
这他娘的十分里得有十二分的不对劲。
数是这么算的没错,可是朱皇帝的心里就是莫名其妙的感觉有些别扭。
然而就在朱皇帝暗自琢磨着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时,杨少峰却笑着说道:“岳父大人,衙门里的官老爷其实没几个,真正的大头还是出在吏上面。”
“最关键的是,多出来五千多个小衙门,就相当于多出来一万多千多的官职空缺。”
“大明现在应该没有这么多的读书人才对。”
朱皇帝顿时想明白是哪里不对劲了。
因为这个狗东西画的饼再香,咱手底下也没有那么多的读书人可以用!
想到这里,朱皇帝的心里顿时大为不爽,望向杨少峰的目光中也带着一丝不善:“那你说该咋办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