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3、374节 崔秀宁,你要永远保持本心!

葬元 武猎 3165 字 1个月前

“诺!”林必举领命。

许夫人再也忍不住的站起来,行礼道:“夫人,末将疑惑,敢问司妇使是何官职?”

崔秀宁笑道:“乡村司妇使,乃是监管女子生育,制止惩戒溺婴的女官。”

许夫人顿时明白了,不由敬佩无比的说道:“夫人不但英明,也是菩萨心肠,百姓真是有福了!”

为何要这么说?

因为,历来溺杀女婴之事,实在是数不胜数。每个村庄,哪年没有溺杀女婴之事?就拿她熟悉的漳州来说,蒙元南侵战乱前,男多女少,成千上万的好后生竟然无女为妻。

讽刺的是,蒙元南侵之后,男子大量死亡,光棍才少了很多。

但,有史以来,有哪个朝廷专设司妇使管这件事了?也就是这唐国,专设女官监管。

“臣陈淑贞,拜见摄政夫人!”许夫人终于诚心下拜,行大礼自称为臣。

瞿世等几个部将看到畲帅下拜,也毫不犹豫的大礼参拜道:“末将拜见摄政夫人!”

“好好!畲帅请起,诸位免礼吧!”崔秀宁亲自扶起许夫人,对石珊瑚道:“宣读君侯敕令吧!”

“诺!”既是崔秀宁亲卫队长,又兼任随侍女官的石珊瑚,取出一份绢布敕令宣读起来。

“唐侯敕:许氏陈淑贞,忠贞许国,矢志抗元,心怀华夏,有功汉家,乃女中豪杰,巾帼良将。寡人德薄,若以女子见弃英才,则上天亦见弃寡人也。昔年,高祖以平阳下关中,而有大唐。寡人亦当效法,此为肖祖也。”

“特任陈淑贞为护畲中郎将,山虎旅旅帅,授都督军衔…任瞿世为山虎旅旅副,授郎将军衔……此令!”

这封敕令虽是崔秀宁手写,但内容却一字不差的全是李洛准备好的,崔秀宁可写不出这样的文言文。

因为唐国有了好几十万人口,李洛终于开始自称寡人了。

为何要封许夫人为护畲中郎将呢?因为她虽是汉人,但在东南畲民中很有威望,号召力很强,从她麾下精兵尽为畲人就能看出。

而此时的畲人,是遍布南方数省的大族,人口好几十万,而且和瑶人同源。笼络了许夫人,就等于笼络了畲民,笼络了畲民,就能笼络瑶民。

畲民精兵擅长山区作战,有畲军在手,将来征讨安南缅甸等国,就容易的多。

所以,李洛给了许夫人都督军衔。都督军衔仅次于上将军,高于郎将,是第二等军衔。如今的唐军,最高的就是郎将,许夫人是第一个被授予都督军衔的人。

一来是许夫人有一万精兵,乃是自有班底的,她有这个资格和实力。唐军一个旅帅,才统领五千兵马。

二来就是出于对她的敬意了。许夫人全家抗元死国,她坚持抗元五年,大小百余战,数次大败元军。最后被擒,仍然英勇不屈,被元军凌迟处死。这样的女中豪杰,当然不能亏待。

当然,李洛还是玩了一手阴的。他任命许夫人为旅帅,可一个旅统领五千人,那就是削掉了许夫人一半兵权。

这种权术,李洛已经很熟练了。

许夫人虽然对唐国的官职军衔不太了解,但还是很知趣的说道:“臣陈淑贞,接旨,谢君上!”

瞿世等人也跟着谢恩。

除此之外,崔秀宁还赏赐了许夫人等人唐刀,玄甲,衣物等物。甚至赏赐了宅子给他们居住。

所部将士,也都有赏赐。

考虑的非常周到。由不得许夫人等人不感激。

“敢问夫人,敕令命臣为旅帅,臣仍可带兵打仗么?”许夫人问道,她很希望能够继续带兵。

崔秀宁笑道:“畲帅说哪里话。旅帅乃是一旅主将,当然是要带兵的。你是老将,要是你不想带兵,我和君上还不乐意呢。”

许夫人大喜过望,“谢夫人信重!微臣一定肝脑涂地,竭尽忠诚,为我大唐效力!”能够继续带兵,已经超过她的预期了。

崔秀宁等唐国君臣,听到“大唐”二字,都是有点尴尬,脸上有点发烧。但总不能纠正许夫人,说不是大唐,而是小唐吧?

等到散朝之后,许夫人搞清楚唐军中只有她一人是都督军衔时,就更是心生感激。至于一个旅只能统领五千兵马,她也不在意了。

横竖,钱粮军饷她不由再操心,军械盔甲也不用她劳神。

在知道唐军已有八万人之后,许夫人就更是惊讶。想不到,唐国竟然有了如此实力。

崔秀宁也很高兴,她回到内宅,让侍女出去,然后将木屐往地上一甩,就开始逗李征。

“儿子啊,妈妈给你收了一员女将哦,你们李家,又多了很多精兵。高兴吧小男神,你爸的兵马越多,你离太子的位子就越近了哦…你妈我离皇后的位子就越近了哦。哎,三年前,妈妈做梦也不敢想,还有可能做皇后……”

崔秀宁说到这里,忽然就有点发愣,她不由起身看看镜子,镜子里露出那张让她自信的脸蛋,满是容光焕发的神情。

我去!怎么我变成了这样?变成了一肚子野心的女人?我可是人民警察啊。

果然,权力这东西,太可怕了。

崔秀宁从柜子里翻出前年李洛送她的礼物,一把檀木制作的警用左轮模型。

她卸下左轮,将木头制作的子弹倒出来,再一个个塞进去,动作有点生疏。

然后,她对着镜子啪的一声敬个礼,说道:“崔秀宁,你要保持本心,永远保持,你一定要记住!”

可是,女人的一番骚操作,顿时惊醒了李征,小男人嘴一瘪,就要大放悲声。

“妈蛋!你又要开始了!”崔秀宁只好将李征抱起来,可是只感觉身上一热,就知道李征又“大江东流”了。

清逸文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