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承宗本就对朝中局势感到失望,再加上天启为了节省开支让他裁军,于是一气之下上疏辞官(严格来说是被迫辞官),
袁可立和孙承宗离任后,总兵沈有容心灰意冷,跟着一起离职。
关宁军和登莱水师军心涣散。
随后。
大将张盘于南关之战战死,毛文龙被袁崇焕诱杀。
整个辽东形势急转直下,直到己巳之变时彻底崩盘。
纵观全局。
袁可立在任时明军打的建奴满地找牙,甚至有收复辽东之势。
离任后明军处处被动,不但不敢主动进攻,甚至防御战也一败再败,有生力量被建奴步步蚕食,直至无兵可用。
前后情况天差地别,可见袁可立作用之大。
满清为了掩藏这段历史,不给袁可立,毛文龙以及刘兴祚立传。
后来彻底撕破脸,索性用文字狱的方式将袁可立彻底封杀。
乾隆时期大兴文字狱,所有与袁可立有关的书籍文章全都被禁。
类似遭遇的还有岳飞,雍正四年岳飞被移出庙中,捧关羽贬岳飞。
(洪武年废除武庙,万历三十三年明神宗封关羽为关圣帝君,封岳飞为岳圣帝君,建庙合祀。满清时期恢复武庙,并将关羽请入武庙之中,关岳不再合祀。)
“袁可立”崇祯轻轻念出了这位四朝元老名字。
他的平辽之策简单来说是八个字:登陆作战,以攻代守。
以攻代守最大的好处是掌握主动权,转移战场。
尤其是转移战场。
从经济角度上看,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土地上,受影响的是敌国百姓,对己方百姓影响很小。
仗打的越惨烈,对方受到的影响越大,粮食等物资也会越紧张。
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方法实为上策!
可惜。
崇祯六年登莱兵变,袁可立听闻后心力交瘁而亡。
范景文低声询问:“陛下认为袁可立的平辽之策可行吗?”
“可行,”崇祯没有犹豫地点了点头。
随后又皱眉。
可行是可行,问题好像又绕回去了。
想平辽就得用水师陆战队,黄蜚的水师目前还不具备这个能力,得想办法训练。